为什么有人说韩信之所以被杀,并不是刘邦的命令,而是吕雉所为?

一进入宫中,韩信便被吕后派来的武士当场擒拿。当时,韩信才彻底意识到,自己被萧何欺骗,吕后确实是要加害于他。此时,他孤立无援,已经无法挽回局面。临死前,韩信不禁感慨:“我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话,结果竟然被一个女人所欺骗,难道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他感叹一声,便毫无波澜地被吕后处决。死后,吕后更是下令连韩信的三族都一并满门抄斩。
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兵仙”的韩信的最终结局。至少,正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史书记载了韩信叛乱的动机、他进宫的经过以及他临终的遗言,仿佛当时的史官就在现场,亲眼见证了一切。然而,尽管如此,韩信之死依然引发了后世诸多争议,尤其是关于杀害他之人究竟是刘邦还是吕后的问题。
对于韩信之死,后人普遍认同的解释是:吕后之所以杀韩信,是为了刘邦,因为刘邦十分忌惮韩信的军事才能。韩信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已经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刘邦担心韩信未来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但又不想因此背上诛杀功臣的骂名,于是便暗中指示吕后除掉韩信。
但若深入分析吕后杀韩信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诸多疑点。如果真的是刘邦想要置韩信于死地,他本应早在很久之前就将韩信除掉,而不至于让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历史学家们因此提出了另一个可能性:杀韩信的真正幕后黑手,或许并非刘邦,而是吕雉。
这种猜测并非无稽之谈,因为在许多关键时刻,刘邦其实并没有急于杀掉韩信。尽管刘邦和韩信之间的矛盾已经愈发激化,但刘邦依然没有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公元前201年,当有人向刘邦举报韩信谋反时,刘邦召集了所有将领商议,大家都认为应该立即处决韩信,但刘邦听到这个建议后却陷入了沉默。如果刘邦真的想要除掉韩信,他不应该如此犹豫不决。
随后,刘邦假装巡视云梦泽,实际却借机将韩信捉拿。韩信早已察觉刘邦的意图,心中满怀愤懑,一度萌生了反叛的念头。然而,他还是对刘邦抱有一丝期望,试图通过杀掉项羽的旧将钟离昧来表忠心。结果,刘邦见到韩信后并没有立即处决他,而是将他带回京城软禁。
如果刘邦真的想要杀他,为什么要让韩信回京城呢?这显然表明,刘邦并没有下定决心杀韩信。事实上,刘邦最终赦免了韩信,并将他从楚王贬为淮阴侯,软禁在自己的封地淮阴。韩信清楚地意识到,刘邦不信任自己了,但刘邦并没有直接动手。
那么,究竟是谁要杀掉韩信呢?吕雉似乎是更可能的嫌疑人。吕雉可能早已开始图谋拉拢韩信,试图将他收归自己阵营。然而,韩信并未答应。吕雉担心韩信不愿与她合作,并且可能会将这一切告诉刘邦,揭露她的计划,因此,吕雉决定将韩信除掉。
吕雉为何要拉拢韩信?她可能希望通过与韩信的联盟来巩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当时,吕雉已经开始设法将“初汉三杰”中的韩信、萧何、张良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以便增强自己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刘邦欲换太子的关键时刻。
然而,吕雉拉拢韩信的努力失败,韩信坚持不与她合作。最终,吕雉决定借助萧何的力量,欺骗韩信进入宫中,将他除掉。这样一来,韩信便彻底落入吕雉的陷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