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原址复建的潮州府署谯楼——镇海楼,历史上是何模样?

丁铨
它是在2013年的时候在古巴的一个拍卖会出现,当时出现了一批中国的老照片,这批老照片是由当时一批德国人来中国拍的,是在110年前,差不多在1909年或1910年拍的,后来是被中国的收藏家买下来,后来辗转被我收藏。
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丁铨决定把照片的高清版本公之于众。
丁铨
一百年来,可能没人知道镇海楼是什么样的,通过老照片是第一次看到了,而且里边有很多细节给我们解读老照片本来就有参考,对我们现在的文物修复或重启有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把故乡之前老的一些影像能让更多人看到,也是一种责任、义务。
潮州府有着“一府管九县”的历史。据潮州文史学者陈贤武考证,镇海楼是潮州府府衙的谯楼,东北向。谯楼就是府署的大门,明洪武二年(1369年),原建在金山的府署迁到“新街头之北”(即现在的文化公园一带),并在昌黎路建起了镇海楼。作为府署的大门,镇海楼是府署的配套设施,也是城内的最高点。仅次于以广济楼为首的城墙的第一道城防防线,镇海楼是府署的第二道防线,城防的意义重大。
市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 陈贤武
就这张相片看,这座楼是三层结构,下边是砖石结构,我们看里边有人,里边是住着差役和兵丁,可以把守大门,三楼可以看到“潮州府”竖匾三个大字,第二层有个匾额,叫镇海楼。
在我国沿海一带,镇海楼并非潮州独有。镇海,有雄镇海疆、拱卫家邦的意思。潮州镇海楼之名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潮州知府方应元所题。而对于潮州市民来说,对镇海楼最为熟悉的应该就是关于府楼猴的传说。
市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 陈贤武
四周皆设有木猴,为什么府署的大门要设木猴呢,因为旧时把一个府当成一个诸侯国,所以以知府简称为侯,侯和猴是谐音的,所以猴也是一个象征物,照片上每层有七个柱头,而且这张照片还不齐,目测一面是9只,下面9只,背面一层有9只,装饰总共是36只府楼猴。
镇海楼建成后,还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市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 陈贤武
旧时没有时钟,就看官府报更,“四悬钟鼓”,就是这座楼上四面悬挂了钟鼓,镇海晚钟成为潮州内八景之一,还有有重大事件钟鼓齐鸣,还起到火警的作用。潮州城里最高点,当登上城楼,登临的时候可以远观城里各种风景,甚至能看到或隐隐约约的凤凰山。
从老照片看,镇海楼有石狮两只,碑刻若干,为当年潮州府职官的题名碑、修府记以及朝廷颁发的诏令、政策法规。但是作为一个本应警备森严的府衙,当时这些碑刻已经被贴满广告纸,楼上的木雕栏杆残缺不全,说明当时清政府在民众眼中的影响力已逐步降低。
市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 陈贤武
辛亥革命的时候,因为潮州知府陈兆棠负隅反抗,据府楼对付革命军,要光复潮州。革命军为了攻克这座楼,火烧府楼,因为整座楼非常坚固,损毁到现在已111年。
潮州古城是潮州历代县、郡、州、路、府的治所,也是历史上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市启动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作,对于新时代潮州寻求发展新定位、开启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 讲好潮州故事 传播潮州声音 |
| 关注潮州发布 一起感知潮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