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购票焦虑”——浅谈铁路票额管理及分配机制
图1 票额管理流程
2票额管理权属
目前全国铁路的票额数据由国铁集团及下属各路局的客票管理中心管理。
跨局列车(开行径路经过两个及以上路局管辖范围的列车)票额分配基本计划、执行计划由国铁集团统一制定,担当局(列车归属的铁路局)对跨线列车票额分配执行计划保有调整权限。
路局管辖范围内(管内)列车票额分配基本计划、执行计划由担当局制定。
铁路车站有无座客票和少量有座、卧铺客票的管理权限。
客票预售期由国铁集团统一制定,原则上不得调整;特殊时期路局若需调整,需报国铁集团批准。
03 现状票额分配机制
1 现状票额分配机制
我国铁路列车票额分配工作可分为列车运行图编制、车票预售期前和车票预售期内三个阶段。
列车运行图编制阶段制定票额分配基本计划
确定票额分配基本计划是列车运行图编制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票额分配基本计划是某趟车次长期有效的票额分配计划,以实现对席位库的长期管理。
票额分配基本计划规定了票额的归属车站和使用范围(即票额用途)。票额分配基本计划是在列车运行图编制时(列车对数、停站时刻、列车编组内容确定后),根据历史统计客流数据对沿途车站的上车人数(即票额需求数量)进行预测,并根据列车编组信息计算列车定员,结合列车停站方案、票额用途规定,将列车票额分席别按需求比例分配给各对应的经由停站。
车票预售期前制定票额分配执行计划
票额分配执行计划通过票额预分,将票额的静态分配变成适应动态客流需求的动态分配,它的实施有助于推进票额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一方面,它能提高列车的票额利用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满足了沿途各车站的需求,达到吸引客流的效果。
票额预分的具体操作原则为:①对于能力较为富余的列车,将票额全部分配给始发站且不做任何限售区段约束,此执行计划可称为全始发无限售票额分配计划,可以满足所有区段的客流需求;②对于能力较为紧张的列车,通过限售站的设置来保证长途旅客购买长途车票,稳定长途客流,方便长途旅客。
车票预售期内
在车票预售期内,以票额分配执行计划组织售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票额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旅客列车上座率、实现票额有效利用和全路效益最大化,使票额分配能更好地适应客流市场的变化。
票额调整方法主要有席位复用、票额共用、限售区段等。这些组织方法一般都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在车票预售期的不同时段内组合使用。票额调整手段有的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有的则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
术语说明
席位复用
指高速列车席位某一区段售出后,自动实现剩余区段席位能被再次发售利用。打比方就是,饭店在一天的营业时间中,某一桌的客人就餐离店后,原来的餐桌再接待下一桌客人的“翻台”过程。
票额共用
指列车票额被列车运行前方的一个或若干个车站共用,以实现票额的发售共享,是对一列车票额设置的在其停靠站(非终到站)间的票额发售共享机制。打比方就是,饭店的包间对外开放预订,客人都可以打电话预订,但是数量有限,预订一间就会少一间。
限售区段
指的是只发售从乘车站到某站以远的车站这一区段的票额,不对沿途的车站开放,从而优先保证长途客流可以购票乘车。打比方就是饭店的包间特别抢手,优先保证消费达到一定标准的客人预订。
在各阶段中票额分配的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所示:
图2 票额分配各阶段工作
2 现状票额分配的策略
现状铁路部门主要采用以下策略进行票额分配:
通过票额预分对列车席位和客流进行初步的匹配;
通过短途套用提高始发端上座率;
通过设置限售站来保证长途票售给长途旅客;
通过设置票额共用来调节供需差异;
通过席位复用提高终端上座率。
总体目标是尽可能让长途旅客优先买票,在长途票额充足时,铁路部门会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票额投放,自动分时段将部分票额转移到沿途各站,满足短途旅客需求,如此实现充分利用铁路运能、提高客运收益的目的。
图3 票额分配的基本原则
04 现行票额管理及分配机制的思考
1优化铁路客票分配原则
现状票额分配时优先向始发站倾斜,始发站分得的票额更多,而列车沿途车站票额分配时优先度较低、分得的票额偏少,导致沿线中间站居民高峰期出行时购票困难。这一“重始发、轻沿途”的分配原则可进行适当优化,建议铁路运输部门从“全路一盘棋”角度出发,平衡好局管内始发站与沿线站点的长、短途票额的分配过程,照顾到沿线需求,适当提高沿线主要车站票额分配的比例,从而提升全线票额分配的合理性与均衡性。
2提升铁路票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在资源利用和购票公平之间平衡考虑,铁路部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票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旅客的出行规律,更准确地预测客运需求。同时,制定更合理的票务分配策略,可采取调整优化算法、增加临时短途车次、按比例分配长短票源等措施,探求“更优解”,以缓解长途旅客与短途旅客之间的购票矛盾。
3发挥综合交通协同运输优势,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高铁票额管理及分配是在列车席位资源层面对坐席在不同OD间的分配数量进行调整,属于局部、微观的研究,面对春运等特殊时期,若只是单独依靠铁路运输部门优化票额分配来解决爆发的运输需求是捉襟见肘的,也是不现实的。铁路运输承载力毕竟有限,难以完全满足广大旅客多元化、突发性的出行需求,各级政府需要重视“大交通”建设,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高效联通起来,打造无缝交通网络,共享客运资源,为旅客提供更多元的出行方案。同时,鼓励市场化竞争,支持短途旅客采取自驾、拼车、租车等方式出行,以更好地分流客运量,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05 结语
在铁路运输总体运能紧张的大环境下,铁路票额分配优化应着眼于提升票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客票系统累积的历史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其累深层次价值来动态优化票额分配,提高票额分配效率和科学性。同时优化铁路运输部门的考核原则,建议按照始发沿途并重的原则适当加强沿线主要车站票额分配的考核权重,提高全线票额分配的合理性与均衡性。更重要的是,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高效联通起来,发挥各种交通方式所长,形成综合协同效应,为旅客提供更多元的出行方案,以缓解铁路运输压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